迎端午 养生粽包起来 天天新动态
来源:广州日报    时间:2023-06-13 10:36:25

虽然还有一些日子才到端午,但是大家对划龙舟、吃粽子的热情已经开始高涨起来了。不过端午前后,天气又湿又热,而糯米黏滞,较难消化,是否人人都适合吃粽子呢?我们请来广州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治未病科高三德副主任中医师,教大家如何对应体质来包适合自己的“养生粽”。


(资料图片)

脾胃较弱人群不宜多食粽

高三德介绍,“端午”一词最早见于西晋周处的《风土记》,书中记载:“仲夏端午,烹鹜角黍。”其中的“鹜角黍”,指的便是粽子,可见端午吃粽子的习俗有着深远的历史。

一千七百多年后的今天,随着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,粽子的馅料也更加多元与创新。糯米是粽子的主要材料,在《本草纲目》中对糯米有这样的记载:“若素有痰热风病,及脾病不能转输,食之最能发病成积。”也就是说,糯米黏滞,较难消化,易加重体内湿热。另外,有的粽子里包了肥腻的肉,容易“发痰”。因此,像老人、儿童、胃肠道疾病患者这些脾胃功能相对较弱的人群,就不宜食用太多粽子。

但没有粽子助兴端午,似乎又少了些节日气氛。高三德表示,如果实在想要在佳节品尝粽子的美味,不妨对症选材来包些“养生粽子”过过口瘾。需要特别提醒的是,食疗粽子的用量应根据个人症状及体质,特定疾病人群建议在医生指导下适当选择和使用。

1.清热袪湿粽

馅料选材:绿豆、赤小豆、莲子、薏苡仁等适量。

绿豆和莲子是大家耳熟能详的“清热”食材,中医认为,绿豆有“益气,除热毒风,厚肠胃”的功效,而莲子“味甘苦寒”,孙思邈认为它能“止渴除热,补中养神,益气力”。这两味食材搭配利水渗湿的赤小豆和薏苡仁,能减轻糯米对体内湿热的加重。

除此以外,还可以食用被栀子水浸泡过的“栀粽”,栀子是一种药食两用果实,有泻火除烦,清热利尿的功效。又或者换用更易消化的黄米来包粽子亦可。

2.益气养血粽

馅料选材:蜜枣1-2枚、紫米30克、糯米10克、扁豆10-15克、葡萄干5-8克、紫薯15-20克、花生10-15克。

人体的气血与脾胃密切相关,要补益气血,强健脾胃很重要。蜜枣与紫米都有补脾和胃,益气生津养血的功效;扁豆、葡萄干、紫薯、花生则都能补益脾胃。气血亏虚的体质可以试试用上述食材包的粽子,以健脾强胃、调养气血。

3.滋补益身粽

馅料选材:小鲍鱼1枚、干贝15克、虾仁2-3克、海参0.5条、香菇1个、板栗2枚、腊肠0.5-1条。

海鲜多有补肾的功效,如鲍鱼补肝肾、益身明目;干贝补肾;海参滋肾补血、健阳润燥;香菇开胃。肾气虚人群可以食用此类粽子。

4.抗感安康粽

馅料选材:黄芪30克、党参20克、枸杞子15克、红枣2枚、枇杷叶10克、红豆200克、黑糯米150克;可根据个人口味选择性加入红枣泥、桂花糕、豆沙、白糖等。

做法:

1. 黄芪、党参、枇杷叶共研磨成细粉;枸杞子、红枣切片。

2. 将红豆、黑糯米洗净,与药粉、枸杞子和红枣片一起浸泡3-4小时。

3. 把上述材料捞出,滤去水分;可根据个人口味选择性加入红枣泥、桂花糕、豆沙、白糖等配料,拌匀成馅料。

4. 取粽叶,将馅料装入,封口成粽子形状;蒸煮粽子约150分钟即可食用。

黄芪、党参具有补气补阳作用;枸杞子、红枣、枇杷叶等食材具有补血养气、润肺止咳的作用;红豆、黑米、糯米等营养丰富,补血健脾,富含维生素C、D、锌等,有助增强免疫力,利于体力恢复。

5.健脾安神粽

馅料选材:白术30克、茯苓20克、红枣2枚、松子10克、枸杞子15克、黑米150克、糯米100克;可根据个人口味选择加入红枣泥、桂花糕、豆沙、白糖等。

做法:

1. 茯苓、白术、松子、枸杞子共研磨成细末;红枣切片。

2. 将黑米和糯米淘洗干净,和上述粉末及红枣片一同浸泡3-4小时。

3. 将上述材料捞出,滤干水分。可根据个人口味选择性加入红枣泥、桂花糕、豆沙、白糖等配料,拌匀成馅料。

4. 取粽叶,将馅料装入,封口捏成粽子形状;蒸煮约150分钟至熟透。

适合一般人群食用,用量需依个人体质而定;孕妇及哺乳期妇女、儿童等建议在医生指导下选用;3岁以下儿童应避免食用或在医生指导下调整配方。特定疾病人群需遵医嘱选择配方。糖尿病患者不宜食用。

医学指导/广州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治未病科高三德副主任中医师

文/全媒体记者吴婉虹 通讯员王雯玉

X 关闭

Copyright   2015-2022 亚洲咨询网版权所有  备案号:京ICP备2021034106号-51   联系邮箱:5 516 538 @qq.com